——全友家私董事长张友全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慈善事业的发展在中国还比较滞后,2006年以前中国每年募集到的慈善款物约50亿元,仅相当于GDP的0.5%;而美国的慈善机构掌控着占GDP8%-9%的慈善资源。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教授在2006年11月一次国际学术交流会上指出,社会责任已成为衡量企业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中国企业已经逾1000万家,有过捐赠记录的尚未达10万家,也就是说99%的企业没有履行慈善义务。
“爱心之城”有大爱
2010年10月19日晚,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市民政局、成都市慈善总会等承办的《爱在成都——成都慈善日暨成都慈善榜颁奖典礼晚会》,在成都电视台隆重举行。这一天,成都创造了无数的首次:成都首个法定慈善日、成都首次获得“爱心城市”称号、成都慈善日首日封发行、成都首个“慈善一日捐”大行动等。而此次成都慈善日活动中最受瞩目的亮点——“成都慈善榜”也首次揭晓。
成都市全友家私有限公司在首个“成都慈善榜”中,被授予“十佳博爱·慈善企业”荣誉称号,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家具企业,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家具企业。
在这样一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全友家私25年如一日为慈善公益事业的默默付出,正如获奖后全友家私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十佳博爱·慈善企业’是我们全友人通过共同的努力所获得的荣誉。为所有需要关心的人献出我们全友的爱心,这是我们的企业文化,也是一个对社会负责任企业的使命!”
曾经的淳朴,成就全友的感恩文化
在中国八十年代初期的崇州,有一个做家具的小木匠,由于他做家具心灵手巧,为人讲信用,很快就在当地小有名气,并逐渐开了一个小家具作坊。他就是如今中国最大的民用家具生产企业全友家私的董事长——张友全。
从一个简单的家具小作坊到中国最大的民用家具生产企业,全友家私几经起伏才获得如今的行业地位。在坎坷的崛起之路上,总会有人在张友全和全友家私遭遇困难的时候伸出温暖的双手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
1986年,张友全不足10人的金羊家具艰难地维持着生存。为了更好地拓展业务,张友全向朋友借了几万块钱,买了一辆摩托车,摩托车让他的业务跑得更方便了。然而不久张友全就听说借钱给他的朋友手头紧张,没有多想,他赶紧把新买的摩托车卖掉,又把自己的积蓄拿出一部分给朋友送了过去,朋友很快渡过了难关。没有了摩托车,金羊家具厂当时的业务自然受到了影响。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张友全卖掉摩托车帮助朋友的事让他讲信用、重情义的名声在周围传开来,邻村的人也开始到他的厂里来定制家具,张友全的家具也渐渐从小作坊里走进了多家星级酒店。
命运之神并没有格外眷顾这个淳朴的小伙子,在金羊家具厂正生机勃勃地成长的时候,一夜之间,一场大火将这个逐渐壮大的工厂化为了灰烬,这是张友全几乎所有的积蓄。
困境像山一样压过来,但是为了客户的订单和给工人发奖金的承诺,张友全准备向亲戚朋友借钱。让他至今仍然感动的是,还没有等到他开口,许多亲戚、朋友都主动借钱相助,少则几十几百,多则上千上万。金羊家具厂的工人们也毫无怨言地跟着张友全连通宵的三班倒----
终于按承诺如期地交了货,终于张友全也按承诺给工人发放了奖金,终于金羊家具厂在客户和员工、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如今的全友家私。
二十多年的企业发展,无论规模多大,张友全始终没有忘记曾经向他伸出援手的朋友和客户,这些难以用言语去表达、诉说的情感,汇聚成了全友家私以“感恩”为主题的企业文化----“用心服务,感动客户”、“顾客是水,全友是鱼,、“员工是水,全友是鱼,、“永记感恩,不忘回报”等口号分布在企业的各个角落,融入了全友员工的血液和灵魂。
“对于以前给予过帮助的人,我们都一直在回报;对于客户、消费者和社会,我们必须要懂得感恩,这是企业必须要坚持的一点。”全友家私副总裁魏彬如是说。
企业大了,更应该对每个员工负责
进入全友家私总公司的正门,首先踏上的就是全友家私的鱼水广场。一汪清澈的池水和几弯蜿蜒的水流为这个占地6000余亩的工业园区增添了些许柔美;水里各色的游鱼更为工业园带来了几分生气。在这个中国最大的家具生产基地,鱼和水相依相存,互增生机活力,这便是全友家私的核心价值观——“鱼水文化”。
全友家私的“鱼水文化”共有三个组成部分,其中一个部分就是“员工是水,全友是鱼”。随着全友家私越做越大,加入全友的员工也越来越多——从当初金羊家具厂的寥寥数十人增长到如今的近三万人。对于全友来说,这近三万人便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每一个员工都是汇成全友这片汪洋大海的水分子。
“企业要对社会负责,首先要对自己的员工负责,把员工当做亲人,当做一家人。”全友董事长说。
在全友,人的价值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在这里并不仅仅是为员工提供体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和机会,还包括对人最根本价值的保证和关注。
1994年公司投资百万元,在羊马镇永和村修建希望小学并命名为全友小学;收留失学儿童50余名,解决外地、本地员工子女200余人上学就读问题。
从1995年开始至今,对困难职工的子女进行“帮贫助学”活动,先后为20多名大、中专学生全资提供上学费用,保证不让任何一个员工子女失去学习深造机会。
2009年1月28日,成立“困难职工援助中心(EAPC)”——百万基金对困难员工实施爱心援助;先后全资救助谢小萍、赵发凯等身患绝症员工6名;帮贫救援困难员工近百人;
作为一项专门为企业员工成立的救助工程,EAPC援助范围涵盖了因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员工。除此以外,帮贫助学、员工心理健康援助等也被纳入EAPC救助的范围,从经济和心理上对员工进行双重援助。
2010年,选派16名生产技工到欧洲最顶级的公司实习,在德国专家的指导下学习世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这在中国家具行业里是首次,对于这些年轻的工人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鱼水之情将全友家私与员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鱼水相依的真情是彼此之间的责任和爱,同样也是对彼此的感恩。
关注绿色和生态环境,缘于对消费者的感恩
自古以来,生产家具便意味着对树木的砍伐、森林的破坏,生态环境与高品质生活之间似乎充满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进入21世纪,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越来越科学理性,人们在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同时,对环保、对生态、对人类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友家私作为中国最大的板式家具生产企业,“绿色全友,温馨世界”一直是其在企业发展道路上所遵循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绿色全友”的目标,全友家私率先在家具行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24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和ISO14025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三项权威认证。
但是全友人非常清楚,只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
全友家私深深的知道一个企业能够发展壮大离不开消费者的支持,为消费者提供环保健康的家具本就是家具企业的职责所在,对于全友以“爱和感恩”为文化精髓的企业来说,“消费者是水,全友是鱼”。
能为消费者所做并且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家具的生产,还包括更多的,关注于环保、关注于生态、更要关注消费者的生活环境。
为此,全友家私组织了一系列绿色环保的公益活动:
2005年4月,全友家私出巨资认养了卧龙基地的大熊猫“友友”。当时的“友友”只有8个月大,她不仅是同批降生的七只幼崽中唯一一只雌性熊猫,还有一个伟大的熊猫妈妈——“雷雷”。“雷雷”是基地工作人员从野外抢救回来的一只因受伤而切除左前肢的大熊猫,然而她护仔、带仔能力却大大超过其他所有熊猫妈妈,是卧龙出名的“模范妈妈”。熊猫“雷雷”的坚强和无私的母爱感动了全友家私。
出于对生态环保事业的关注和对大熊猫的关爱,此后全友家私先后在成都、北京、重庆、山东、陕西等地陆续认养大熊猫,并于2008年在河北邯郸建立“全友家私熊猫馆”。
2008年,为支持北京奥运会,响应国家“防沙治沙”、“还北京一片蓝天”的号召,全友家私联合内蒙古林业部门,对浑善达克沙地的“飞播行动”(用飞机播撒绿种)提供巨资赞助。在2008年6月雨季来临之前,将万斤绿种播撒在浑善达克的万亩沙地之上,也播撒下“构筑绿色长城,护佑北京蓝天”的梦想!
同样,在每年的“3.12植树节”,全友家私分布在全国各地的2000多专卖店,都积极响应“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号召,将植树活动作为常规公益活动之一。
2010年,全友在中国家具行业内,首个实施“绿色资源保护计划”,购买了属于全友企业自己的第一片速生林森林资源,这是中国家具企业的创举,实现了培育、保护、可持续利用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大森林,竖起了全友这面绿色环保先行者的大旗……
这是全友在用其独有的方式和独有的感恩文化报答每一位消费者,或许不能直接体验,但实际上,每一位消费者都已经享受到了全友对环境、对消费者的绿色关怀。
回报社会,是对消费者感恩的最高境界
全友家私“鱼水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倡导:社会是水,全友是鱼。
作为一家懂得用大爱感恩,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全友家私25年的发展历程中,公益慈善事业从未间断,全友家私将对消费者的感恩用爱的方式广泛地播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用回报社会的方式向消费者感恩,全友家私努力做了许多。
从1996开始至今,公司每年拿出专项资金20余万元,用于当地的困难户、五保户、和当地农村卫生环境的改善以及场镇建设;前后耗资数十万元余万元修建乡村公路30多公里;
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爆发特大洪害,全友家私捐款10万元支持灾后重建;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全友家私就紧急购买了3万多元的食品和饮用水送往灾区;5月14日,公司又向崇州市捐赠50万元现金,提供了灾区最需要的雨伞近2000把,并号召全体员工捐资捐物。同时,全国1600多家专卖店全部行动起来,联合当地慈善机构一起募集善款,支持抗震救灾。5月16日,全友家私再次向四川省红十字全捐赠260万元现金和两车食品、饮用水、衣服、被褥等救灾物资,累计价值达300多万元,在整个家具行业中排名第一,还及时派出救灾队伍深入灾区,冒着余震的危险参与抗震救灾。
2008年6.1儿童节,全友家私首先想到的是地震灾区的孩子们,派出慰问队伍专车抵达灾区,给节日的孩子们送上礼物和祝福。
2010年春节前夕,全友家私向红十字会捐赠价值约48万的床上用品1200套,为贫困弱势群体送去温暖。
2010年4•14玉树地震发生后,全友家私在行业内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建车队,紧急筹措价值100余万元的救灾物资,直接送达玉树,并发起“全友人,玉树人,中国人”的活动,号召全国2000多家专卖店,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2010年8月,舟曲、陇南、都江堰等地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后,全友家私第一时间通过红十字会向灾区捐赠现金及物资共计100万元。同时成立应急小分队,提供车辆,根据灾区需求紧急采购救援物资,以最快的送到灾区人民手中,并积极配合成都市红十字会参与现场救援,安全转移68名游客和当地受灾群众。
2010年10月,全友家私与红十字会共同启动“红标•成都——全友救助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项目”,投入首批救助资金150万元,对100个贫困家庭的先心病患儿实行免费救助,让孩子们拥有一颗健康的心,幸福成长。
这是一种大爱,是一份充满了真情的感激。这种感激已经完全脱离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利益关系,是一种最纯粹、最高尚、最让人为之动容的感恩之心。
慈善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自我救助的最便捷的行为方式。一个健康的社会,不会有人对慈善有负面的评价。人类在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慈善作为社会差别的调节机制,成为一部分优秀人物的共识,并逐渐成为全社会的行为机制,进而演化成道德规范中的能动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慈善是企业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理解,慈善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市场信誉并达到市场信任,其根本在于企业家对品质的追求。对财富缺少核心理解,对人生没有终极关注,在无休止的获取和无边际的挥霍中沉湎的企业家是不可能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的。如何构建新的慈善理念,行使自身的社会责任,是中国企业家面临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