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网 >>维权案例
新闻内容
做活“商标”大文章 助推经济大发展
更新时间:2015-01-22 15:43:19     浏览次数:

做活“商标”大文章 助推经济大发展

    ---山东省平邑县工商局商标带动经济发展纪实

位于山东省沂蒙山区腹地的平邑县是春秋时鲁国正卿--季平子的封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产丰富,著名思想家曾子、仲子和军事家羊祜、羊欣,近代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左宝贵均诞生在这里,同时,又处于四个地级市(济宁、泰安、枣庄、临沂)交界处,交通四通八达便于货物外销,优越的地理位置给县内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也让省内外企业入驻平邑增加了“彩头”,平邑县通过开展“商标战略”和“商标发展”等活动,经济发展成倍增长,人们手中的钱袋子鼓了又鼓,脸上的笑容是笑了又笑,家里置办的物品价位、档次、性能年年都有新提升。

山东省平邑县境内多山区和丘陵地形,前些年经济上发展主要靠农业支撑,农民和企业经营者大部分只知道埋头苦干,对商标价值的知道的不多,商标意识不高,境内中药材(金银花)、山楂、黄桃种植都具有上两百年以上的历史,由于没有商标一直都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境内的特产如“沂蒙全蝎、沂蒙黑山羊、蒙阳石榴、麻辣串、胡家庄全鸡、卞桥石膏、花岗石、奇石、归来庄黄金、蒙山松姑、小米煎饼、黄金梨、温水大蒜(蒜黄)、仲村手套、地方罐头”等没注册商标,产业发展的速度不快、不强,经济附加值也不高。

近年来,山东省平邑县工商局立足工作工职能,结合县内经济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商标战略规划活动,2011年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牵头制定了《2011年至2015年商标发展规划》,就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普通商标的持有数量进行了细化量化,明确了争创驰(著)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目标,对镇(街)、开发区商标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制定了考核内容,建立了考核制度,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发挥区域性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在各工商所之间开展了“一所一标”申报活动,结合辖区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申请注册商标。

山东省平邑县的仲村镇的手套生产加工业份额全国第一,拥有手套加工基地60多家,手套加工户500余家,手套织机1.6万台,年产手套26亿副,有效解决了2万多富余劳动力和家庭妇女就业问题。该镇生产的手套品种全,花样多、品种多达50多个,畅销新加坡、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地区,可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2.2亿元,平邑工商部门联合镇政府因势利导,积极指导经营商户树立品牌和质量意识,加大商标和知识产权等有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他们对自己生产的产品及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后在市场上升级增值提高档次重要意识,通过现场帮扶和业务指导,商户们的商标意识增强了,创品牌的思想提高了,目前,全镇已有55家手套生产企业向工商部门成功申请到了自己的商标,通过注册商标使仲村手套产业做大了做强了,生产的手套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有了自己的“名片”和“招牌”。

由于平邑县属山区丘陵地形,就为盛产花岗石奠定了基础,石材业的发展始于八十年代中期,县内花岗石资源丰富,已探明各类花岗石储量约23亿立方米,主要品种有“将军红”、“孔雀绿”、“平邑黑”、“蒙山花”(海浪花)、“瀑布石”等六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其中以“将军红”储量最高,约6亿立方米, 矿山主要分布在南部四海山区的临涧和白彦两镇,“孔雀绿”矿山主要分布在郑城、流峪等乡镇,新近探明的“海浪花”储量也较大,主要分布在柏林和卞桥两镇。平邑县工商局结合当前石材产业发展实际,组织开展了“商标指导进厂”活动,把石材产业申报商标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现场指导石材生产加工企业申报注册商标,从商标的图型绘制到注册申报采取专人专户进行。目前,共有50家石材企业被评为山东省石材行业知名企业,先后涌现出了“冠鲁石材、美丽石材、华泰石材、泰和石材”等一批山东名牌产品,其中,“冠鲁石材”连续7年在全国质量抽检中荣获第一名佳绩。当前,平邑石材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9%,国际市场占有率达3.2%。闻名全国的四大红之一的“将军红”已成为全县花岗石优势名牌。经过几年的市场推销,也已被国内外市场所青睐。

山东省平邑县的地方镇水果深加工企业罐头厂,前些年厂长(经理)们没有意识到商标的重要性,只想着如何提高产量增加销量,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高,鉴于企业发展现况,平邑县工商局开展了“商标引导”帮扶活动,对知名企业采取重点帮助,对中小企业量点帮扶的方法,从商标的注册登记入手,全程指导企业对商标的管理。通过扎实有效的帮助使山东玉泉食品有限公司申报取得了“蒙水”牌中国驰名商标,地方镇罐头企业目前持有山东省著名商标10(全县著名商标持有数为22),在后续的商标帮扶工作中,还邀请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领导亲临罐头厂进行商标业务指导,帮助企业查找商标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高商标的保护意识,配合工商部门打击商标侵权等行为,“地方罐头”通过注册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提高了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增加了产值,创收了外汇,同时,因罐头原材料(黄桃、山楂、黄梨)的大量需求,解决了果农们的果品销量,让周边4万户果农们走向发家致富的道路,人均增收800元。

在“平邑金银花、武台黄桃、天宝山山楂”相继取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平邑温泉蒜黄”、“平邑大樱桃”两件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在积极申报中。

你我一见面就啦---俺的黄金条“蒜黄”。“你家蒜黄一平米净赚多少钱”。“一般吧,300多元”。这句按平方米计算收入的对话看似奇怪,却真实地发生在平邑县温水镇温泉村。
      温泉村种植大蒜已经有多年历史,近几年,在工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帮助该村成立了大蒜专业合作社,在当地丰厚的大蒜资源上做文章,申报绿色产品标识,注册了“韩宝庆”大蒜品牌。同时,还在土地使用上精打细算,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量与收入。如今,该村蒜黄种植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深受上海、北京、济南、河北、河南、山西等省、市消费者青睐,年纯收入1000多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韩宝庆介绍说,蒜黄生产周期较短,仅需一个月时间,每年正常可以生产6茬。他以去冬今春为例,当场给记者算了一笔帐,种植蒜黄每平方米需要大蒜17.5公斤,价值60元;生产蒜黄20公斤,收入120多元。一平方米蒜黄一茬纯收入60多元,按一年6茬计算,年纯收入400元左右……。

被授予“沂蒙樱桃之乡”的山东省平邑县临涧镇,依靠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生产新品种大樱桃,取得了增产增效的良好效果,三年生的幼树单株产量达到5斤,产值70余元。仅樱桃一项全镇今年可增加收入2800万元。

近年来,山东省平邑县把省级扶贫开发项目为依托,从烟台、泰安引进“沙蜜豆”、“早大果”、“美早”等结果早、产量高的大樱桃新特品种,发动群众大力种植,仅三年的时间,全镇就栽植了近40万株。为了解决果农管理技术匮乏的问题,农技站深入田间地头,向果农传授大樱桃栽培管理技术,对于果树的疑难病症,他们还及时请来专家为果树“会诊”,为果农们解疑答难。除了常规管理之外,为尽快使果树成型,早结果,早丰产,他们还采取“强拉硬憋”的办法,即:强迫拉平侧枝,使其萌发果枝;待新枝长到50厘米左右时,留30厘米打顶,憋出新枝。由于浇水、施肥、打药等管理措施及时到位,万亩大樱桃长势喜人,产量、品质都达到上乘。

“听说我们这的‘平邑大樱桃’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经报上去了,别提俺心里有多高兴了,现在的销量就很好,如果拿到了商标,相信销量会更好,感谢工商部门帮助我们申请商标”。这是平邑县临涧镇的农民张庆增所言,从农民朋友的讲话中不难看出,产品取得了商标就等于有了“身份证”和“名信片”,经济附加值会得到快速攀升,农民的鼓包和企业老桥的账户里钱会越来越多。目前,“平邑温泉蒜黄”、“平邑大樱桃”两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分别于201496号和20141229号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下达了商标注册申请通知书。

当前,山东平邑特色经济产业中的白彦冬桃、天宝雪桃、石膏、小米煎饼都将因为商标的取得而得到快速发展,就像因天宝山山楂而产生的“糖葫芦大军”一样,用不了多长时间会销往大江南北,成为平邑特色产业的“新名片”。商标带动让商品销量扎上“翅膀”,商标发展让经济发展产生力量。

山东省平邑县工商局  孙翼0539-4685315邮编273300

推荐新闻